党建引领聚动能 昆明西山区高标准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1-08 14:39:1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近年来,昆明西山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坚持高位推动、政策驱动、项目拉动、产业带动,持续发展壮大、做优做强全区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全区64个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万元,收入总量达18145.5万元,100万元以上的27个,23个“薄弱村”全部提前完成“消除”任务。

  高位推动,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审议《西山区关于全面深化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和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1名区级领导挂钩联系领导、1名区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挂包指导、1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负责、1名第一书记驻点全程督导、1个区级部门结对帮扶、1家区属国有企业结对帮扶的“六个一”结对挂钩“薄弱村”帮扶机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必述内容、作为单位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列入社区“乡村振兴暨强村育才先锋”创建评选硬性指标,构建起区委统筹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合力推进,街道、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政策驱动,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制定西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统筹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和支持政策,推动人、财、物往社区流动倾斜。强化人才支持,64个村改居社区全覆盖组建集体经济组织,选出理事会成员312名,5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3名居委会主任依法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深化“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落实社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每个涉农社区选配1名大专以上学历青年人才和1名对口人才驻村帮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10人。强化资金支持,从区级财政投入4282万元用于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比增长42.9%。搭建银企融资合作平台,对信用较高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给予贷款期限、利率优惠,律则社区建成乡村振兴整村授信示范点;支持村集体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发展符合银行信贷资质的集体经济项目,并申请专项贷款。强化平台支持,推广“基层党组织+电子商务+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山区云纺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资源禀赋,加快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络建设,建成团结、碧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个,累计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4.32亿元。

  项目拉动,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样板。积极鼓励街道、社区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项目,探索形成具备本地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探索投资参股经营,集体经济由“无”到“有”。在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10个社区,依托区属国有企业—兴禹水公司的资源优势与项目优势,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由国有企业负责平台搭建、项目运营等,金家、乐亩等社区投入1000万区级项目扶持资金入股,签订“螳螂川富藻水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合作协议,由零项目零收入的“薄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收7万元。西发展集团出资3532万元在双哨社区建成一个700多亩的现代化苹果产业示范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0万元经济收入。二是积极盘活闲置资源,集体经济由“小”到“大”。针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有固定资产的社区,鼓励村集体利用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项目,增加村级资产收入。海口街道青鱼社区党委以“党组织+公司+产业”发展模式,牵头筹建成立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发动超过92%的社区居民入股,筹集资金2.3亿元,把长期被水淹没的139亩土地改建成青鱼湾水上乐园乡村旅游项目,项目投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250万人次,年均利润达3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由8万元增加至800万元。三是扶持发展现有项目,集体经济由“弱”到“强”。针对已有村集体经济项目且有一定基础的社区,加强项目规划指导,帮助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律则社区核桃箐小组党支部采取“集体+农户入股+公司经营”的合作模式,流转田地160余亩,发动全体42户村民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入股,引入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核桃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特色农家乐6家,日均游客近千人,带动当地就业100余人,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万元。团结街道深入挖掘大墨雨居民小组彝族特色资源,修缮“一颗印”彝家老屋80余座,引入省内外68户“新村民”入驻,构建“体验培训+乡村民宿+文创开发”的乡村特色旅游体系,成功培育农耕园艺、户外教育等各类乡村文旅项目30余个,举办“墨雨乡街”40余场次,推动大墨雨逐渐成为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内有名的“网红村”,近年来吸引国内外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5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260人。

  坚持产业带动,塑造集体经济发展新趋势。立足区情实际,打造“一廊”“二园”“三线”产业布局,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引进和开发石斛花、满天星、康乃馨、食用型玫瑰等外向型优势花卉品种和等地方特色花卉品种,形成团结乐律—安富公路的芳香花卉走廊。二是巩固提升永靖、下冲等社区蔬菜基地建设成果,扩大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种植规模,打造以“农文旅”融合的西山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以团结苹果、富善草莓等特色水果为重点,加快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基地、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以苹果、草莓、鲜食核桃为主的都市现代果业示范园区。三是整合全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出西山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穿越慢行寻光影家庭游、奇妙之地寻童趣亲子游3条个性化旅游线路,力求将西山区打造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康养度假胜地、世界“春城中的春城”最佳旅游体验地、昆明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区。

  下一步工作中,西山区将以此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在统筹、政策、项目、产业上下功夫,以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一村一品”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宽发展思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新动能。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