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街道:古渡渔灯今犹在 金刚夜语话未来

来源: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2022-04-27 10:18:4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北纬24°57'38",东经102°45'3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昔年建在滇池边螺蛳壳上的古镇周围不远处。

  “‘十三五’期间,官渡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争当排头兵,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奋斗目标。总体经济运行良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精建细管带动有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强化风险防控,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基层党建多点开花……”

  官渡街道的办公场所是最早的官渡镇的办公场地,办公用房虽略显老旧,但院内鲜花争艳,绿植繁茂,生态气息深浓。官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持党工委工作)向征,在不同的指挥现场之间转移着“阵地”。见到他时,他略显疲惫;但谈起官渡的未来和发展,双目依然奕奕有神。

  新时代,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官渡街道将对标新时代街道经济社会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围绕‘夯实、调整、优化、提升’主线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聚力云南自贸试验区主战场,奋力推动昆明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向征表示,官渡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是一方百姓的命脉和根基。

  “我们在官渡古镇一期、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将展开三期建设。按照省市要求,连通和提升古镇周围的生态建设和路网建设,让生态和文化要素,有机地和旅游融合起来。现在,官渡区是昆明市城市发展新中心;而官渡街道就是官渡区城市发展新中心。”

  鱼米之乡:斑驳流年影,细捻农耕情

  光,斑驳了流年,漏断疏影,往事重回首。

  官渡街道的区域地形呈条状,最早这里为鱼米之乡,西部有螺壳堆积层,号螺峰,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元至元十二年(1275)这里为官渡县治所,后并入昆明县。时至近代,1950年属昆明县第二区,1958年设先锋公社,1984年改办事处,1988年设官渡镇。2006年撤销官渡镇,设立官渡街道。

  而1956年官渡设区时,区政府就设在官渡街道辖区。


官渡古戏台旧照

  蟹爬鲤跃河虾跳,麦翠禾青油菜黄——这句话,是当时官渡镇鱼米之乡的真实写照。

  时序分明的十二时辰,把无涯的时间平分进滇池畔官渡群众琐碎的日子里,伴山伴水伴炊烟,有声有色有诗意。

  那时候,靠近滇池的村落,渔民依然张网捕鱼,泛舟湖上。那时节,醒来明月,醉时清风,是小渔村的最惬意时光。

  那时候,这一带依然是农田遍布、稻蔬成片。这里,也依然是昆明的“菜园子”。随着昆明城市的扩容,很多群众已经不再种植见效慢、时间长的稻谷,逐渐改种周期短、见效快的各种蔬菜。

  那时的南坝一带,有自发形成的蔬菜批发市场。官渡一带的蔬菜,基本都运到那里成交。

  官渡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杨云龙,1996年刚来官渡镇工作时,依然见证了这里最后的繁华农耕景象:上片区种稻种粮,下片区种植蔬菜。那时候,海东村种植的大甜椒,因个大肉厚颇受市场欢迎。

  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季官村的农业合作社,是云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故成立人民公社时以“先锋”命名。八十年代以后,以造纸和纸制品加工、米制品加工和小食品生产、小五金、小建材等为特色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官渡镇有新宝象河、老宝象河、姚安河这3条入滇河道。上世纪末,老宝象河边忽然出现了一个“新行业”——河边屠宰生猪,就地清洗,集中上市。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在一堆碎玻璃碴子里找糖。

  在那个经济转型的年代,先是附近的三两家群众,居家屠宰生猪。但随着市民对生猪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居家屠宰已经满足不了市场供应。于是,一些群众将屠宰场地直接搬在河边上,现场屠宰、河水清洗后,立即运到昆明的各大蔬菜批发市场。

  最疯狂的时候,每天黎明时,这一带的两三公里河岸上,人声鼎沸,猪嚎不绝。就连附近几个省的生猪贩子,都将生猪运到这里屠宰和交易。

  当年,昆明市场上的生猪,至少有一半是在这里屠宰、用宝象河的水清洗后运出去的——这里每天的清晨时分,都有点“愁云惨淡”的味道。宝象河的河水被染成暗红色,不法商人的心也被浸黑了……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河边屠宰、污染水源和疯狂的私自屠宰带来的偷税逃税现象,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重拳出击,坚决取缔了河边私自宰杀的疯狂乱象。生猪屠宰集中到小板桥的向化屠宰场,同时加大了河道治理……

  一段时间后,这里慢慢恢复了水清岸绿。不施粉黛的宝象河,在慢慢揭下神秘的面纱,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它清纯幽静的美丽和魅力。

  与此同时,在2003年前后,随着世纪城和新亚洲体育城的建设,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而随着广福路、珥季路、彩云路等路网工程快速发展,官渡街道的变化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转眼间,当年悠然的农耕画卷,被高楼林立、路网纵横的新城代替。

  转眼间,灯火渔烟已成过往,现代新城矗立眼前……

  非遗之乡:人物万千众,风云五百年

  官渡街道从滇池岸边螺蛳壳堆积如山的渔村,到现在城市发展新中心;岁月的流逝中,这里沉淀成为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不但有“官渡八景”,还留下了大量的“民间绝活”——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转花街作为官渡古镇最热闹的步行街,是官渡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交汇处。

  这里汇集了民间手工艺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民宿客栈、特色旅游商品等各类商业元素,围绕着旅游休闲的各大项目,形成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新区域。

  老官渡人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绝活”,如数家珍……

  ——官渡饵块盛行于清末民初,在昆明地区久负盛名。饵块为云南所特有,是云南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作为民俗,饵块还是云南人过春节必吃的食物之一,可烧,可煮,可炒,可卤,可蒸,可炸。

  ——孙鸿雁,滇派内画传人。从山东到云南,从青春豆蔻到不惑之年,20余载的坚持创造,她将内画做出自己的风格,创造了滇派内画。从小小的瓶身到万丈江山,几毫米笔尖的舞者,孙鸿雁将匠心绘制成一个精彩夺目的世界。

  ——“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县,距今已近300年历史。它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錾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金)熔化后走入花纹图案的刻痕中,利用高温使银(或金)与乌铜融为一体,再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色彩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因工艺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有这样的说法:“北有景泰蓝,南有乌铜走银”。云南的“乌铜走银”这项民间技艺,与北京的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古船说——滇池船艺博物馆”,坐落在官渡古镇内,占地两百平方,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木质古帆船。配合完整船模展示,馆内还有工艺展示区,陈列了部分传统木质结构、古船结构和船体零部件。

  ——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总面积1850平方米。2014年5月,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基地设有“二馆三中心”:官渡民俗博物馆、官渡民间绘画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心、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这里展示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在官渡古镇,汇聚了大量的非遗项目,也是官渡古镇的一个旅游线路——古镇牌坊广场→云子棋院→滇派面塑体验馆→滇派内画艺术研究中心→绿雪斋艺术馆→滇池船艺博物馆→非遗基地→九转花街→凡爵艺术馆→乌铜走银传习馆→饵块传习馆→文物古迹→文明阁古建筑群→碑林博物馆。

  现在,九转花街,不但处在官渡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交汇点,也已经成为官渡古镇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化之乡:沧桑存古渡,日月照螺峰

  其实,官渡古镇不仅是官渡街道的根,也是官渡区的根——是这一方古老滇池原居民共同的根。

  官渡牌坊建于2003年,柱梁上的两幅对联概括了官渡的人文历史。

  正面对联为:“万劫沧桑存古渡,千秋日月照螺峰”,对联中的“古渡”和“螺峰”述说着千年古镇的历史;背面对联为:“碧野螺洲纷呈人物万千众,金刚古渡领略风云五百年”。写出了古渡渔灯、螺峰叠翠、金刚夜语的盛景,名人辈出的兴盛,历史文化的悠远。

  工作不忙时,官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翁尔欣,就喜欢来官渡古镇走走,在官渡牌坊前站一会儿,领略着官渡文明的起源和现代文化的延续。

  古镇分布着较多的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俗称“六寺、七阁、八庙”。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有建于唐代的土主庙、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东塔和明代的孔子楼、金刚塔等,其中金刚塔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小,翁尔欣就从祖父辈那里知道:“历史上的官渡,是滇池船舶往来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滇南交通要道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集镇,明清时就有‘小云南’之称。”

  在官渡古镇,她还知道一个相对独特的去处——昆明碑林博物馆。

  昆明碑林博物馆是目前昆明地区唯一一座碑刻专题博物馆,集碑刻、拓片展示和拓片制作体验为一体,2013年1月才免费对外开放。

  相对于北方来说,碑刻在南方留存不是太多。

  昆明碑林博物馆的碑刻,以昆明地区,特别是官渡区的碑刻为主,同时汇集了省内部分名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水利、交通等方面。

  再往前走,九转花街上传来了诱人的美食香气,翁尔欣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对老官渡人来说,“粑粑、饵块、米线”是“官渡三宝”,一辈子都吃不腻。

  以外,还有其他品种的肠旺米线、豆花米线、什锦凉米线、炒田螺、豌豆粉、抓抓粉、冰稀饭、卤饵块、螺峰麻花、盐豆等各种老昆明小吃,都可以在官渡古镇里面找得到。

  在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饮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悠然曼妙的时光里,形成一方独特的烟火气……

  要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翁尔欣在小凳子坐下来,不停地“嘬”着米线。

  耳畔传来官渡花灯的锣鼓声,她歪着头看了下,远处的广场上,是官渡街道的文艺队伍在演出传统剧目……

  近年来,官渡街道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要求,通过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开展丰富多元文化活动等措施,不断拓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服务内容,使辖区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共建共享带来的成果。

  截至目前,官渡街道辖区共有文艺队伍41支,文化志愿者75人。各社区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小游园、文化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现在,官渡街道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除了官渡古镇,还有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联、官渡区图书馆、官渡古镇、艺术家园小区等,正逐步形成一条紧密衔接的文化资源链,成为吸引各地游客游览参观的一大阵地。

  民族之乡:43个民族,同居一社区

  在九转花街的喧闹声中,悠然曼妙的时光,在这里形成了一方独特的烟火气……但是,在距此不远,还有一个凝聚了无数人间烟火气的所在——世纪城社区。

  和其他社区居委会不同,世纪城社区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特点——世纪城社区辖区占地面积3800亩,拥有全省最大的楼盘,也是一个有常住人口10万人的超大型社区;世纪城社区党委现下辖11个党支部,758名居民党员,1051名“三双”党员,13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在这个超级社区里,居然居住着包括彝族、白族、回族、壮族、彝族、哈尼族等42个少数民族同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11.92%。

  世纪城社区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7年建设完毕,辖区面积1.96平方公里。

  辖区有东盟领事馆区进驻老挝、缅甸驻昆领事馆;主要公共单位包括瑞格、青苗荟、阳光青苗荟等3家幼儿园,世纪城派出所、华能澜沧江水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乐福超市、万尚百货、苏宁电器、居然之家、世纪城公交车场、世纪金源大饭店、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东盟领事馆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及各大银行的分理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在这个听这些数字就有些头晕的社区里,也存在着“超级社区”共有的难题——社区人多、事多、难管;人口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非常多且流动性强,辖区内商铺林立……

  最重要的是,这个“超级社区”里,还居住着42个少数民族同胞。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既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难点。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昆明是世居少数民族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位居第二的城市。城市民族工作特点十分突出,已成为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

  短发、语速快、走路带风,雷厉风行……是世纪城社区党委书记李蕊留给大家的印象。2013年4月,李蕊进入社区工作,如今已经9个年头。在2021年,她被选为社区党委书记。

  在社区民族工作中,李蕊和居委会成员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主线,让城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平台。通过花式网格管理,服务无缝对接;石榴籽一家亲,凝心连心暖心;四维便民平台,纵深服务范围等措施,打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最后一公里”。

  针对社区百岁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社区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精神慰藉、交友谈心等服务,让困难居民及时得到帮扶救助。

  社区党委发挥作用,在重大传统节日开展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了互助友爱、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通过开放“社区图书室”,方便居民娱乐休闲,营造居民喜欢的“乐心家园”。

  社区于2015年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先后荣获市级“党建五好社区”“和谐示范社区”“最创新社区”“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巾帼示范社区”“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园林小区”;区级“和谐示范社区”“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社区”“无毒居委会”“平安先进社区”“南博会期间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幸福之乡:老年食堂里,五元吃一餐

  从世纪城社区出来,回到官渡的中心——官渡社区。这里的烟火气,从社区“老年幸福食堂”里洋溢出来的诱人香气,就能分辨得出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基层而言,城市管理成为街道和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社区养老,也逐渐成为重中之重,成为考核基层组织能力的一个窗口。

  每天中午就餐时间,90岁的杨奶奶就会和几位老闺蜜一起,来到官渡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用餐。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您老贵姓,今年高寿?”“我姓杨,今年90岁了。”“这些够吃吗?”“够吃了……”“这位奶奶,你贵姓啊,今年高寿?”“我姓陶,今年87岁。”“看这个肉软吗?”“软的,天天都软的……”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然而,对于许多高龄留守或孤寡独居的老人来说,身边无人照料,一日三餐就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截至目前,昆明市共建成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178个。

  其实,早在2016年,为提升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解决社区特殊困难群体“三餐热饭”问题,官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就已投入使用。专门为社区800多位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老人、低保老人、孤寡老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每餐5元四菜一汤的就餐服务。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暂停关闭了爱心食堂。不少社区老年人都希望尽快恢复,于是社区在2021年7月10日起恢复营业。从恢复运营以来,已服务老人用餐1.3万人次。

  “‘老年幸福食堂’为非营利公益性质食堂,启动的第一笔资金完全由社区垫付。食堂运营后经过核算,每人每顿饭的成本达到了11.44元,而60岁以上老人就餐每次只收5元。”

  官渡社区居委会主任胡飞介绍,“老年幸福食堂”为老人办了饭卡,通过自费加社区补贴的形式,60岁以上的老人用餐每次5元,两荤两素,一汤一饭,每周开放6天,一天两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家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吃饭难。

  目前,官渡社区辖区因旧城改造,一部分居民已搬入广福路附近的回迁房。由于老人用餐不方便,下一步社区还将会采取订餐制,由社区工作人员送餐到家。

  “爱心食堂”的开业,也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并掀起了“爱心热潮”。其中,不仅有志愿者的暖心助力,更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暖心捐赠,极大地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在“老年幸福食堂”里,坚持对食物“软、、淡”要求、对60岁以上老人每餐只收5元钱的,还有官渡街道的龙马社区。

  龙马社区居委会由3个自然村、5个居民小组组成。社区里60岁以上老年人817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5%,属老龄化社区。

  2013年10月18日,龙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对老年人开放。中心由社区运作、社区爱心力量参与,配备有综合活动室、康体室、文娱室、阅览室、休息室、谈心室和就餐室。餐标按膳食营养科学调配,按时为老年人提供午餐。除就餐外,其他服务全部免费向老年人开放。

  “现在,平均每天就餐人数为80到100人,最高达110人。饭菜规格为两荤两素一汤,价格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餐5元,65岁以下每餐10元。社区每月贴补专职人员工资及伙食费用1.1万元,每年贴补费用近13.2万元,所有费用均由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自筹解决。”

  龙马社区居委会书记付继兴介绍,同时,社区自2016年起,对社区考取本科的学生,一次性发放5000元奖励,至今已发放50余人;对辖区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元,每年发放40万余元。

  活有体面,去有尊严。

  龙马社区为了让孤寡老人去得安心,也减少老年人去世后给子女带来的繁文缛节,还在2011年成立了一支社区殡葬服务队。在探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机制上,往前延伸了服务触角——

  按照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后,子女要挨门挨户跪请邻居帮忙,将老人抬出村去,移交给殡仪馆派出的接驳车辆;在火化后,还有一个劳烦邻居帮忙的传统告慰死者的仪式。

  从社区成立殡葬服务队后,不管本社区哪家老人去世,社区殡葬服务队就包干所有抬重事项,所有开支均由社区承担。

  这支特殊的队伍,在为社区传统习俗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赢得了所有居民的感谢和尊重。(向文   梁涛)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