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学党史│昆明西山区福海街道:聚合“三五”力量 彰显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成效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09-26 15:53:2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明西山区立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围绕“四个紧扣”抓实各项工作任务,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广大群众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特此推出“党建引领学党史”“学党史见行动”专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山区福海街道党工委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短板,探路子、找方法、建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福海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

  “三个多元”找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难点

  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多元化。福海街道辖区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下辖社区14个,其中村改居社区8个、城市社区6个,可以细分为7个拆迁社区、1个城中村社区、6个城市社区,有党组织175个,党员4785名,辖区共有常住人口5.79万人。驻区呈现省市国家机关多、企事业单位多、城市综合体多、在建工地多等“四多”特点,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

  城市基层治理多元化。大建设、大发展、大拆迁背景下,城市基层治理新情况、新问题多。流动人员多,人员活动频繁集中,治理难度大。共有流动人口13.32万人。拆迁建设多,利益矛盾交织集中,治理难度大。大型城中村多,安全隐患点集中,治理难度大。

  群众服务需求多元化。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日益多元,街道社区人少事多矛盾突出,村改居社区工作服务理念滞后、原住民与新市民融合难、老旧小区物管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都是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四个转变”补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锻造“主心骨”,努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短板,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由“单打”到“联盟”转变。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了福海街道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区域资力量资源,提高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水平;船房社区与15家公共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实现了党组织由弱到强的转变;阳光社区打造“党建引领、五助五送、共筑新阳光”品牌活动,创新服务辖区群众新模式;红星社区探索在“居民楼”和“商圈楼”之间串起“两楼互链、两头延伸”的“红色纽带”党建工作新模式,着力实现“党务共议、政务共商、事务共治、服务共享”的一体化效应,在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打造最具有创新活力的“社区大党建”。

  解决“主问题”,努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硬件短板,“城中村”管理由“治乱”到“综治”转变。船房社区试点“微改造”以解决“城中村”脏乱差的问题,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空中无线”“管网入地”“道路硬化”“店铺招牌统一”等综合整治,有效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老旧小区探索“围院式”管理模式,采取人防技防物防“三防”有机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辖区安全隐患多的问题。“9.01”“12.02”两次较大火灾事故发生之后,街道各级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引入“智慧消防”火灾预警及治安管理技防系统进行风险防控“智能化”改造,3个“城中村”安装联网烟感器预警系统3441幢、18064个,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预警系统3537幢3673路,实现整村高清监控全覆盖,最大限度消除辖区火险隐患。

  夯实“主阵地”,努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短板,群众诉求解决实现由“粗放”到“精细”转变。依托综合为民服务平台,全面建立街道、社区、小组为民服务体系;针对社区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红星、阳光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精细化、特色化服务,探索推进“三社联动”;针对流动人口多的实际,船房社区党委“请进来”“建起来”“签起来”解决流动人口出行难、看病难、就业难、入托难等问题。

  激活“主动力”,努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建短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由“零散化”到“一体化”转变。推行“党建+”的工作模式,一体化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落细落实。建立街道、社区、小组、平台公司、意向投资人“五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五动六个一”工作法推行“党建+征地拆迁”,累计拆除土地4000余亩;依托红星社区建立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和联席会议机制、问题反馈机制、牵头会办机制,在银鹏集团探索“1个中心+N个商家”楼宇党建新模式,推行“党建+经济发展”;在新河社区围绕滇池保护成立“巾帼打捞队”,全面开展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双提升”工作,推行“党建+生态保护”;

  “三五成塔”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完善机制,联动“五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全面建立以街道为“总指挥”,统筹协调区级部门、社区、共驻共建单位、群防群治“五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形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合力。街道赋权扩能。做好街道职能职责的“减法”、治理力量“加法”,用好用足用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社区减负增效。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探索“村改居”社区引入物管公司等第三方管理的方式,助推“村改居”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型升级;完善共驻共建。试点“红色物业”,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使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实现城市社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打造专业队伍。整合物业、安保、综合执法等力量,将城管队伍部分工作力量下移到社区,建立综合型社会治理专业队伍,为加强城市管理服务提供支撑;深化群防群治。探索推行街巷长制度和小巷管家制度,深化区、街道、社区、小组、楼院五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社会治理动员发动机制,实行“六员入网”管理模式。

  突出重点,坚持“五员”进网,筑牢治理防线。完善网格机制。由街道对口联系社区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社区网格长,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管理网格长,将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执法队队员、环卫保洁人员等纳入网格,全面建立“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网格长责任制。压实责任“链条”。工作中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各中心及网格的负责人及主要职责,实行“五员进网”。健全网格管理制度。建立网格工作例会制度。将辖区划分为四个小网格,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就居民反映、自行发现、热线反馈的问题进行商讨,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网格,大事上报街道网格”。建立网格积分制考核制度,完善奖惩措施。实行网格“闭环预警”制度。构建城管监督员、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环卫保洁人员、执法民警“闭环预警”机制,按照管理“四个环节”,做到第一时间预警、响应、应案、反馈。

  立足长远,发挥“五治”作用,夯实治理基石。坚持以政治为引领、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根本、智治为支撑,充分发挥“五治”作用,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高治理成效。一是发挥政治的统领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建统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政治优势;二是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四是发挥德治的先导作用,使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五是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

  唯此,只有汇聚“三五”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才能达到群防群治效果,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福海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西山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