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呈贡区碧潭社区:党建引领多维共治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1-11 21:08:5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毗邻昆明市市级行政中心的呈贡区洛龙街道碧潭社区,于2016年9月30日正式揭牌成立,是呈贡区首批成立的城市社区,辖区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共8个住宅小区、415栋居民楼、10746户居民,常住人口2.3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2537人,流动人口1818人;辖区共有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19家、公共单位4家、物业管理公司3家。

  在洛龙街道党工委领导和协助下,碧潭社区经过一年多不断实践与创新,用一根根“绣花针”穿起“千条线”,绣出社会治理锦绣画卷。目前,社区已荣获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云南省科普示范社区、昆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昆明市五星级党支部等殊荣,今年碧潭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在全省交流,并入选为云岭先锋夜校典型案例。

  组织融汇“聚心” 区域融建“安心”

  碧潭社区在“红色引擎”驱动下,一是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为突破口,推行“133+N”模式(一核:以社区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社区号召力;三双:以市级机关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契机;三会:以社区党建工作会、社区干部会、居民议事会;N模式:①社区网格②社区文化③社区综治④社区服务⑤社区志愿队⑥社区创新⑦社区金点子收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二是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纵向健全完善“五级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责任体系,横向统筹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党建联盟单位资源,通过“党建引领、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共建共享”,推动基层党组织由“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不断提升“红色覆盖”,最大限度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使服务与治理融会贯通,实现组织融汇促进管理“聚心”,让大党委“实”起来;三是根据社情民意,定期召开由19家大党委成员单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物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的社区联席会议,共同解决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156余件,为居民创建安定和谐的生活,实现区域融建促和谐“安心”。

  党员融管“用心” 服务融享“贴心”

  “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也是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碧潭社区扎实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一是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进行梳理分类,列出“需求清单”,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开列“资源清单”后,对居民需求进行梳理,形成需求与资源对应的“服务清单”。通过“三张清单”,找准“双报到双报告”活动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二是将省、市级、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的2486名在职党员涉及69个党组织,划分成10支志愿队,构建“四级联动”志愿服务领导组织体系,完善“碧潭益+”志愿服务队运行保障机制,以划分片区、精准对接、组建志愿服务队的“三步走”措施,统筹现有工作力量、以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报到党组织与社区实现无缝对接,推进报到工作顺利进行。三是结合“三双”工作新要求和发展态势,融合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找问题、解难题、补短板、促发展”等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与社会治理、便民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事项、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为每名报到党员划分“责任田”“责任区”,推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毛细血管”中实现“内循环”,有效发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开展助老助残、健康保健、培训指导、小区治理、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民法典宣讲、党史学习教育、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等活动。截至目前,共为69名老人举办了生日会、开办居民艺术培训、舞蹈学习、剪纸艺术学习、书法学习等活动176场次,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针对辖区小区面积大、楼栋多、环境卫生差,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装修、工作难落实等情况,充分发挥报到党组织优势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极力解决园区私搭乱建、占用公共绿地种菜等问题。一件件“小事”的解决,一次次“硬骨头”的攻坚,让机关在职党员与基层社区达到共融共促的局面,在党员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开辟了一条“暖心路”,营造了“社区和谐党建引领、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自治融荣“尽心” 安居乐业“舒心”

  为保障和增强基层社区自治活力,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社区居民。碧潭社区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向现代化社区“自治”转变。一是在呈贡区首家选举产生了143名楼栋长(其中党员125人,党员占比87.4%。)在日常工作中协助社区做好平安建设、环境整治、诉求收集、信访维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试点开展公安为民服务智慧平台建设,将警务工作延伸到基层社区,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二是打造碧潭“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携手社区深入构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将辖区公共资源(市级机关+学校+社工+双报到党员等)有效链接,建立社“三项服务清单”推动“志愿服务超市”平台升级,为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打造“多元互动、多方参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格局。依托“民情格子铺”,打造“大网+小网”组织架构。(“大网”由一个社区党委、4个党支部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小网”以小区为单位划分,每个小区由一名园长、6-42名楼栋长组成。)三是广泛吸纳辖区各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为社区服务,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200余人,建立群防群治队伍150余人,激活居民自治共治的活力,同时挖掘、吸纳专业社工3名,为居民提供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保安全筑牢稳定网,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四是社区引入星灯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云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原聚场、社区志愿服务站3家专业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共培育23支社区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类3支、歌舞类10支、乐器类3支、体育运动类4支、走秀类1支、志愿服务类2支。)承办社区活动159场,其中文明养犬、创文宣传、疫情防控、敬老爱幼、助残帮困、退伍老兵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积极参与区上活动10余场,快乐夕阳红团队还将自己的剪纸特长发展为成熟的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五是打造社区资源库、需求库、志愿服务库和难题库,让志愿服务站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咨询站、赋能站、志愿资源输出站,采取“点单、派单、亮单、核单”方式,确保志愿体系内志愿队伍干实事、有保障,聚焦老人、青少年、妇女、残障人士及少数民族等居民群体,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垒起“守望塔”(“敬老塔”“扶幼塔”“巾帼塔”“助残塔”“团结塔”),共叙“邻里情”,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碧潭社区有在社区报到的省市区在职党员2486名,自2021年4月以来,社区已陆续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活动175次,参加活动人数达7635人次。接下来,碧潭社区党委将紧紧按照省、市、区委以及洛龙街道党工委工作要求,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研究,统筹资源,精准服务,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朱  静)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