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迸活力 昆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12-28 10:48:1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产业扶贫迸活力  托起全面小康梦——昆明市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春城冬花,历寒尤艳;昆明向北,气象更新。

  放眼昆滇大地,冬日的山地间、种植大棚内依旧忙碌红火,孕育着各族群众全面小康梦。截至2019年底,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3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丰满。

  今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两个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昆明市不松干劲、不降标准,严格贯彻落实“四个不摘”,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本报记者日前从昆明市扶贫办获悉,2019年前三季度,3个“摘帽”区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9.3%以上,均高于全市9.1%平均水平。

  因地制宜,从“单一型”向“多元化”探索

  李子沟,在爱吃洋芋的云南人心中,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依托声名远播的“开花洋芋”,这个位于东川区铜都街道高寒山区的彝族村,已经打造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云南省民族特色村寨”。

  然而,在脱贫出列前,李子沟219户83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670人,是东川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认准产业扶贫是稳定增收根本之策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多渠道引领群众脱贫增收。

  昆明市税务局派驻李子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谭礼介绍,李子沟村根据村情规划出“一中心三园区”(彝家特色旅游接待中心、开花洋芋产业园、白鹅产业园、生态果蔬观光园),并提出“洋芋脱贫 鹅致富 乡村旅游奔小康 瓜果飘香李子沟”发展理念。目前,第一个“小目标”如期实现,通过节会营销,“开花洋芋”从10年前0.8元/公斤到目前地头收购价10元/公斤,价格提升12倍,农民有了切身实惠。

  “现在已经投入350万元,未来总投入超过600万元,可以集中饲养15000多只大鹅。”谭礼告诉本报记者,村后正在建设的白鹅产业园首期工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将完工,这样一个体量的产业园,对李子沟的辐射带动效应显而易见。

  今年,李子沟驻村工作队还引入1000箱中华蜜蜂养殖,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获得资产性收入、技术性收入、资本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四块收益”,来年1000箱再分2000箱,以100元/公斤兜底收购价计算,效益相当可观。“种庄稼还要看天时,这个管理轻松又能学技术,真是强多了。”村民张德金对蜜蜂养殖信心满怀。

  在全区范围内,东川区大力实施“5+3”产业到户扶贫增收计划,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5”即流转(托管)一亩土地,提高财产性收益;引导一名家庭人员务工,提高工资性收益;引入一份合作股份,提高分红性收益;扶持发展一项种植养殖业,提高生产性收益;培育一项增收项目,提高产业性收益。而“3”,旨在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销售、技术”服务保障,切实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多管齐下,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

  今年以来,寻甸进一步在种植、养殖、加工、光伏、电商、务工等方面多管齐下,采取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等多种方式,增加群众收入,实现扶贫工作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

  在渝昆高速寻甸羊街段,一个“羊街牛市”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每周7000头大牲畜交易量,让其稳坐西南大牲畜交易市场“头把交椅”。集镇上,住宿、餐饮、物流、饲料销售,十之八九为此配套衍生。“羊街牛市”建设运营方——云南海潮集团听牧肉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余员工中,80%为当地群众。

  据海潮公司副总经理韩皖波介绍,羊街镇有317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由公司代养肉牛并统一经营管理,年底可按企业经营情况享受分红,目前,户均增收达700元以上。

  同时,对264户有一定肉牛养殖基础的贫困户,鼓励购买能繁母牛饲养,公司免费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产下牛犊按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截至2018年末,公司直接、间接带动寻甸及周边肉牛养殖农户3000多户,群众增收逾1亿元。

  来到位于金所街道的昆明库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时下虽值隆冬,但种植大棚内270余个品系草莓生机盎然,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手上的活计。从事草莓优良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库森农业,高峰期日用工达300余人,周边村落妇女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计件工资最低也在3000元/月左右。

  “目前,我们正在培育适合露天种植的草莓品种,待实验成功,预计亩产值将达2万元,尤其适合个体农户种植。”库森农业技术总监石秀萍说,届时,她们将引进日本果酱生产企业进驻,为种植户延长产业链,助推稳定长效增收。

  金所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洪志介绍,今年4月,寻甸已出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草莓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从政策、资金、项目申报、组织保障等方面系统配套,计划到2022年,将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0亩以上。

  安居兴业,从“个体户”朝“集群化”迈进

  “下再大的雨,晚上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家住禄劝县翠华镇出水箐的龙晶莲一家,自从破旧土坯房乔迁统规统建新居,逢雨便漏的居住史“一去不复返”。

  让38户苗族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在四围青山里安下新家,出水箐的“转身”才刚刚开始。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翠华镇在出水箐积极打造板栗、青花椒、荷兰豆、三七4个“百亩示范基地”,努力实现“五个不少于”(即户均不少于1亩板栗、1亩花椒、1亩荷兰豆、1头撒坝猪、10只乌骨鸡),同时组建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通过组织帮带引领个体发展,增强村民“造血”功能。

  “搬进新房后,改变的不只是房前屋后、厨房厅堂‘脏乱差’。”村民潘忠祥告诉本报记者,大家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再固守产出效益低下的苞谷、小麦。以他家为例,不仅种了3亩荷兰豆、3亩烤烟,还养了8头能繁牛,粗略一算每年也有五六万元收入,“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禄劝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国华介绍,禄劝累计整合产业资金6.66亿元,建立以高端水果、生态畜禽、优质坚果、特色中药材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使产业增收成为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主渠道;吸纳龙头企业、优势产业、科研院所,以及产业专家、行业带头人、大学生创业者成立县级新型农民协会,并成立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219个、村级重点合作社189个,推动形成“百万亩经济林果、十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万亩高粱、万亩西柚”规模化发展;依托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民族文化、知名产业品牌,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乡级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130个,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接下来,禄劝还要持续抓好产业培育、技能培训、教育扶贫,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全面小康。

  挥别2019年,展望2020年,东川、禄劝、寻甸这片位处昆明北部的红色土地,已彻底甩掉“穷帽子”,昔日9.6万户35.0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与全市各族群众一齐奔向全面小康新生活。(记者  李利军  杨爽)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