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本报讯 为加快推动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充电需求,《昆明市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印发。
今年,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将至少确定并完成5个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经开区、度假区、高新区至少确定并完成3个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其余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至少确定并完成1个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背景—一桩难求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条好路子。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居住社区充电却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既有居住社区建桩难、车位资源紧张、电力容量不够、施工困难等共性问题,是制约充电桩进小区最主要因素。在家充电,是新能源汽车车主体验最好的充电方式,但受限于社区电容有限、安全隐患、后期维护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新能源汽车车主申报私人充电桩越来越难。
据昆明市车管所提供数据显示,昆明市1-5月新能源汽车新增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为184.7%。虽然昆明市目前已建成全省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与之对应的既有居住社区个人充电桩,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建设进展缓慢,给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充电上的不便利,在昆明的城市居住结构内任由其发展,充电矛盾会越来越激烈,居住社区公共充电桩的覆盖,对新车购买将会带来直接的刺激作用。
昆明供电局报装量反映,绝大多数车主是因为居住社区有了充电桩才下决心购买新能源汽车,这已经是民生服务,更是经济杠杆,但大规模实现“一车一桩”几乎不可能,亟待破局。
破题—统建统营
昆明市在借鉴天津、上海、成都等城市成功经验基础上,将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维护管理”(以下简称“统建统营”), 统筹推进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充电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有效把充电设施打造成居住社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统建统营”居住社区,原则上不再接受个人在公用车位上独立报装充电设施。
《方案》提出,将遵循“一年试点、三年推广”总体安排,通过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符合建设条件的既有居住社区内全面完成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对自身客观条件不满足的,在社区周边支路、次干路、可利用边角地块建设公用充电设施。
在站点布局方面,围绕车流量、充电设施需求数量和密度情况,明确充电设施站点规模、布局和服务半径,与居住社区人流量、出行习惯、噪声等要素相适应。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满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需求。
服务模式上,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可持续发展,鼓励居住社区管理单位、第三方充电服务企业、车位产权方、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参与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对在昆明市居住社区投资建设,通过验收并接入市级新能源平台的公用充电设施,按照昆明市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相关补贴政策给予财政补贴。(杨 爽)
2023年06月14日 12:06
2023年06月14日 12:03
2023年06月14日 11:49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