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安宁奋力向“典范”迈进

来源:安宁市融媒体中心 2022-08-15 16:41:1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安居乐业,本固邦宁。

  到过安宁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这座城市的美,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一江碧水穿城而过,半城山色半城湖。但你如果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懂礼知礼、尚礼行礼,正努力将“文明”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到细微处,融合在生活里、镌刻到城市精神里。

  虽然2017年就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但安宁文明创建并未就此止步,一直朝着建设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在深化巩固创建成果的过程中,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成为安宁人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名片”。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

  如今,安宁抬高创建坐标,吹响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全力以赴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迭代升级,踔厉奋发续写文明新篇章。

  “归零”出发,书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标杆,是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锚定“典范”这个新目标,安宁鼓足创建劲头、发扬严实作风,以“归零”的心态再起跑,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着力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

  市委迅速成立最高规格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创建工作领导指挥部“指挥长”,各部门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同时,市委书记、市长树标杆作表率,主动下沉创建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跟进创建工作情况,督促问题落实整改。全市建立了“指挥部→部门→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市级领导→部门、街道→村(社区)→小区→楼栋”五级网格包保体系,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为全域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力量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制定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创建工作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等内容,确保创建工作常态推进;建立了“日常督查+定期调研测评”相结合的专项督查机制,及时发现文明创建中的短板、问题,及时促进整改;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和5分钟问题处理机制,全面落实县处级领导责任包保、市级职能部门垂直联系、街道、村(社区)分级负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针对市民举报、督查发现的一线问题,网格员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进行处置,确保创建问题不过夜。

  同时,安宁紧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进一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短板。健全“智慧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2021年全年有效回复解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物业管理等热点问题818个。启动实施城市家具、空中电缆线、消除烟草广告、中小学校(幼儿园)警务室等十大专项整治提升工程,做到整治突出问题和整治重点区域两手抓两手硬。

  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中,安宁始终紧扣“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这个主题,把创建过程变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升文明素质、改善发展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清单”。

  勇攀高峰,迈向文明创建新高度

  一座城市的高度由什么决定?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高高扬起的GDP增长线?其实,一座城市的高度,更取决于它的文明程度。

  勇救落水儿童的“安宁好人”安春林,以“诚实做人、守信经营”为生活准则的道德模范艾镇云、社区助老热心人彭德琼……这些竞相涌现在市民身边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激荡起文明的涟漪,成为新时代安宁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更彰显“文明安宁”的精神光辉。

  面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更高目标,安宁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将文明创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相结合,提升市民综合素养,打造城市文明核心要素,打造新时代安宁道德高地。建立健全先进模范推选、帮扶、礼遇、管理等相关制度,累计培育选树杨勇、杨启知等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139人。研究制定《安宁市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2021年给予帮扶资金4.95万元奖励帮扶全市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安宁好人99人,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典型的培育与引领,让安宁的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全市2322支志愿服务队、9.8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讲理论、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在安宁蔚然成风。

  为了让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走向专业化、常态化,安宁进一步调整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服务项目发布、需求对接等机制,依托“文明安宁云平台”大数据中心,探索形成“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高效精准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立足群众需求,目前已开展了党史故事大家讲、唱支山歌给党听、流动书包、义剪到家等特色化志愿服务万余场。

  以人为本,开创文明创建新局面

  文明创建为了啥?安宁自始至终目标清晰——为老百姓谋幸福,打造“幸福安宁”。

  只要天气晴好,家住盛世锦院小区的李大爷晚饭后总会溜达到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散步。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一年多时间,安宁已建成51个这样的口袋公园,累计新增公园绿地30公顷。漫步安宁街头,每走50米必然见绿,走500米一定能遇到公园。

  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安宁公园城市建设步伐迈得越来越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城区临街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拆围透绿”,拆除厚重的实体围墙,让“关”在墙里的绿化景观“走”出来,让绿地景观由原来的单位“独有”成为民众“共有”。口袋公园成为安宁这座美丽小城的又一张新名片。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应是人民满意的城市。

  为了让市民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2021年,安宁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1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根据小区现状和群众诉求,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既美化了小区的“面子”,又完善了小区的“里子”,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幸福感更高了、安全感更足了。

  为了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更有品质,2021年,安宁打造了云南省首个智慧化监管农贸市场,并以此为样本,对全市22个集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免费Wi-Fi全覆盖、食品快检信息实时公示、微信扫码溯源……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食品监管更加安全,安宁老百姓的“菜篮子”有“序”有 “颜”更有“质”。

  为了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安宁用数字化手段撬动智慧城市建设,启动建设了安宁城市大脑项目,开启了“数字化、一张图、两结合、大数据、齐共享”的数字城市管理和“网格预警、中心调度、手机指挥、部门协同、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科技引领城市管理,不仅提升了安宁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智慧”、更安全、更便利。

  万名学子坐上免费“家校直通车”、43家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投入运营……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里,汇聚成了浓得化不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王莉莎    图/谢钢)

责任编辑:李利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